重温这历史的先声,跟随党的先锋号角
2019-10-12 17:01:2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叶圣陶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做出的对教育问题的系统性概述,能看出像他这样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

■美国哈佛大学 朱小棣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想要获取新知,莫如去读一本旧书,因为在汗牛充栋的新书里面,常常毫无新知可言。反而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旧书里,往往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一本不算新书的、书名为《生活教育》的叶圣陶随笔,就充满着这样先声夺人的启示。

作为教育家的叶老,时常让我惊诧于他那文字思想内容的现代性和前瞻性。记得当年我们这批“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的首届大学生们尚未毕业的1981年,他就已经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想想今日那些不堪应试教育折磨的中小学生,以及那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叶老的超前意识,着实令人惊叹。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读一读叶老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做出的对教育问题的系统性概述,则更能看出为什么说像他这样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

叶老在1946年写道:“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认为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就教育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发,不但使受教育者吞下若干东西,尤其重要的在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以上说的目标、理解、方法三项是一致的。前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就不能不把他们认作空瓶子,要他们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后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自然要把他们当人看待,自然要把培养能力启发智慧作为教育的任务,自然要竭力使他们长成新血液、新骨肉。”接下来叶老还说,“在皇帝的时代,在法西斯的国家,当然推行前一派的教育”。“但是,皇帝早已推翻了,法西斯已经打垮了,在人民的世纪中,人人要做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就必须推行后一派的教育”。

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叶老著文的时间,便会意识到这是怎样惊人的历史先声。正是在那随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当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吹响了先锋的号角,以摧枯拉朽之势,迅猛完成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即使是在今天,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如果重温这历史的先声,当更加自觉地跟随党的先锋号角,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推向更为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