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5:00:19来源:互联网
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资料图)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多媒体语文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一
1 课堂容量大,节省时间
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相对于数学科来说,容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和知识点较多,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往往会出现拖堂或时间不够的现象。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就是多媒体出现之前)笔者上课时老感觉时间不够,应该讲的内容不能很自然、轻松地向学生传授。要想节省时间,增加课堂容量,课前还要准备小黑板、卡片等教具,卡片容易制作,学生也感兴趣,但时间长了,也就不新颖了。至于小黑板,顶多适合字词、句子,涉及比较多或较长的句子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有时候想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基本上没法做到,只能是口头向学生描述。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得由教师做大量的口头表述,显得呆板,没有生机,而且时间不够。如果有遗留问题,也只能在自习课上补充,效果总没有课堂上的好。
2 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时刻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感人场面。当学到周总理的灵车缓缓的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笔者播放一段下载录像:夜幕中,响起了哀乐,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由然而生。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3 巧设质疑,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学生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二
一、多媒体的模拟性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模拟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一年级课文《大海睡了》。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大海翻腾笑闹以及平静安详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让学生能够从文字中体会美感更是有着无比的难度,所以运用形象直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提高。
二、多媒体的个别辅导性有利于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攻克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的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学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一年级下册《识字5》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七个生字(荷、夏、台、瓜、蛙、雷、梅),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只要老师能够事先做好课件的与制作,设计较多的分支程序,预想较多的情况,就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三
1.利用多媒体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我出示了大量云朵的图片和云房子变幻的动画来表现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和云房子在空中变化的多姿多态,让学生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利用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云房子的动态变化和小鸟对云房子特殊的感情。通过学生互动帮助语言积累,整个教学过程在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学习,调动了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丰富而细致,在教学中仅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所提供的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代多媒体体现出了很强的网络优势,可以帮助老师、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大量的所需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资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交流、探讨,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多媒体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如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银河、水利发电站、斜拉桥、拦河大坝等了解较少,限制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知道了银河是什么,知道了水利发电站和拦河大坝、斜拉桥是什么样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强了对词句的掌握,也帮助了他们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