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普教育在线培训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位置:尚训网 > 培训 > 动态 >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正文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023-08-21 10:49:57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词语的理解,是体会句子意思的基础,而句子则是组成全篇课文的元素。因此对于词语、句子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抓住音形义 三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要音、形、义结合。在每一节课的词语教学之前,应充分考虑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比较每个字词的音、形、义,分析出这个字难点是音,是形,抑或是义,抓住重难点、找准突破口。当然,教学中也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能孤立地识字。因此在字的音、形、义教学中,不仅要考虑 因段而异 ,而且还要考虑 因字制宜 ,省时高效地搞好字词教学。

二、紧扣关键字词教学

紧扣关键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就一篇课文而言,抓住那些对表达课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在由词组成的短语中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词,弄懂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可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前一个含义的关键词抓好了,有助于精讲多练,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如《拔苗助长》中的几个词语 巴望 、 天天去看 、 焦急 、 转来转去 、 想出 、 拔 、 筋疲力尽 、 枯死 等,抓住这些词语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寓意。通过这些词语,把文中那个人急盼禾苗长高、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徒劳无功、反而坏了事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后一个含义的关键字词容易抓,如 疾驰 。 疾 字学生早已学过,但只知道它有 病 的意思,而不知它还有 快速 的意思; 驰 是这一课的生字,学生知道是 奔跑 的意思。

因此,这个词语的词义教学重点应放在 疾 上,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它有4种意思,再让学生结合 疾驰 这个词语思考这里的 疾 字该选哪种解释。 疾 的意思弄清了, 疾驰 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其他的如 疾飞 、 爱不释手 、 倾盆大雨 、 对症下药 等,画线的词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

三、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1、联系上下文就地取材释词法。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词语所在句子中或者上下文中,获得或体会出解释该词的材料。这种方法不仅简便省事,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真正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后,可启发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寻找,然后针对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汉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现象,要学生正确地理解它、掌握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一点是可以也是应该做到的,那就是教会学生 结合上下文 加深理解。

2、注释法理解词义。让学生用简明确切、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词义,再抄录背下来。应用这种方法,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抄录的词,还应注意不能要求学生把词语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学生说出相近的意思即可。否则,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并加以应用,还增加机械记忆的负担。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理解之后再去识记,并且不能把词义教学过多地寄托在注释理解的方法上。

3、直观法理解词义。教师利用实物、图书、板画(简笔画)、标本、幻灯、音响、实验、动作演示、观察等手段,使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学生对具体事物特别感兴趣,如教学 姗 、 扛 、 扔 等词语,教师可准备一根带有玉米棒的杆,分别演示这些动作,学生既有了兴趣,又能较好地理解词义。

如教 拱形 ,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去观察桥洞,讲解时则可指出 拱形 就是像 桥洞 那样的形状,同时用简笔画板书作辅助,如 门 ,或者用竹片等弯成拱形让学生观察。再如对 一束 的教学,可出示一束鲜花,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理解和记忆。又如,为了加深学生对 明亮 一词的理解记忆,让同学把窗帘拉上,把灯关掉,然后再打开电灯拉开窗帘,让学生感受前后光线的对比,帮助加深理解其含义。

4、联系、比较法加深理解词义。联系能打破就字识字、就词论词的局限,克服孤立片面识字学词的缺陷,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词语,对发展学生思维等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比较能明确字形,准确地掌握词义、词性、感情色彩等,辨别弄清词义相近词语的细微区别和不同用法,学生更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如教学《乌鸦喝水》中的形近易混生字 喝 和 渴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喝水 的 喝 是口字旁,而 口渴 的 渴 却是三点水?这样既使学生易于理解词义,更重要的是易于记住字形。汉语中有大量的形声字,而且有大量的形近字,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能有效地理解词义,分清字形。

5、体会意境,感受词语,灵活运用是重要前提理解是关键,多读多背是手段。把不明白的词语的意思查找出来,再读,读熟。同时可以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词语的意境初步体会出来。如 炊烟袅袅 就可以想到乡村天空中飘散的如烟如尘的轻烟等一些画面。最后要求背诵下来,从而达到吟诵之目的。因为吟诵可以直感语言的音韵美,无论白话文还是古文,都可以通过吟诵来体会汉语脉脉的含蓄,清丽的婉转,学生沉浸在这样的语境中,文章的意境可以浮于目,现于心。耳濡目染,自然是润物酽酽。

6、造句法理解词义。一些词语的意思,有的没有什么好讲,有的不易讲清,有的学生肤浅地理解,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学会运用,类似情况不妨采用示范运用、造句运用的办法。这也是检验学生词义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鼓励学生多造复杂的长句子,多造符合事实的句子。

这里的合作应该是同学和同学的合作,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就做到了老师是学生的平等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就能真正达到 教学相长 的目的。

如 晨鸡报晓 、 霞光万道 等词语,通过以上的流程,小组讨论交流以后,就有了这样的句子: 晨鸡报晓,大地慢慢地苏醒过来,太阳从天际跳了出来,顿时霞光万道,花草树木都伸展开了腰 这样,一个又一个合作小组的创新成果,点燃了学生们智慧的火炬,达到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态势。老师深受感染,再给予真情的表扬,使学生达到了酣畅淋漓的自由表达,从而大家一起享受美妙的文章,体会创造的魅力。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一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

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 申奥 ,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 申奥 的 奥 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 申奥 。

二、意会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是可以 言传 的,但也有许多词语只能 意会 的,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夕阳美》中的 壮丽 一词的理解,教师先从错误的理解入手,用 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 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 华丽、美丽 ,不是所谓的 小家碧玉 。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 壮丽 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 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涂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 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 壮丽 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 大气之美 ,即所谓的 大家闺秀 。

三、组词法

古诗是现代文的浓缩,在理解古诗中的词的意思时,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组出许多词语,然后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所组的众多词语进行比较判断,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草》中有句 离离原上草 中的 原 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词: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 老师一一把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小朋友想一想, 离离原上草 的 原 指的是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学生一比较就知道 原 就是指草原, 原上草 就是 草原上的草 。这种解词的方法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引导学生 自悟 的教学方法。

四、换词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 落叶在林间飞舞 一句的 飞舞 ,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 飞舞 换成 飘落 ,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 飞舞 的落叶 除了有 飘落 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 飞舞 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五、比较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领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 一句,其中的 才 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一句中的 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

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六、直观法

使用实物、插图、幻灯、音响、实验、简笔画等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第三册《咕咚》一课,学生理解 拔腿就跑 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对兔子面带惊慌的表情和撒腿而逃的动作的观察,理解 拔腿就跑 的含义。教学《乌鸦喝水》时,理解 渐渐地 ,就可通过实验,使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悟到 渐渐地 就是 慢慢地 的意思。学《蒲公英的种子》一课,为理解 毛茸茸 一词,通过出示蒲公英的种子,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七、体验法

新课程要让孩子的亲身经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资源,在解词中要努力唤起孩子的体验,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如教学一年级的《北风和小鱼》的 北风 时,教师富有感情地创设情景: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刮得树枝乱摆,刮到你身上,你会感到怎样?这时就唤起了学生 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冷得浑身发抖,牙齿直打颤 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北风的厉害,威力大。这样巧妙地创设情景,引导体验,遵循儿童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北风就代表着寒冷,感受到北风的力量,为接下来体会小鱼的勇敢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3学段有这样的要求: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5自然段文中的几个动词 掠、搬、毁、烧 ,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来刻画侵略者时,就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读两遍,初步感受到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接着指名读。

教师板书:掠、搬、毁、烧,最后引导品读,侵略者真可恨:可恨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可恨实在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最可恨企图放火烧毁罪证。学生在教师的四个可恨下个个表情严肃,咬牙切齿地齐读第5自然段。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读中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中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真正地理解词语的目的。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二

一、联系上下文帮助会意。

这是学生学习词语最基本的方法。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父母说的某一句话,反复说了几遍,他们就能在另外的场合把这句话给自己派上用场,复述出来。义务教材基于这一观点认为汉字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大到一本书,小到一个词语,道理都是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大纲明确要求 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加深理解词义的能力 。要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学一个词语都要读读课文出现词语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它的意思。如: 江上架着一座铁桥 的 架 和以前学过的 吵架 、 打架 、 一架飞机 有不同的含义。

二、借动作、表情帮助释义。

做动作、表情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和表情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做动作、表情让学生领会词语的意思。例如:上学期梁佩红和简志丽两位老师执教的《比本领》一课,她们紧紧地抓住了文章的训练点,重点理解能表现梅花鹿和金丝猴心理变化的词语, 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团团转 。老师组织了两轮表演,尽管第一次表演学生儿戏般地简单了事,但在评价当中却能说出哪个环节表现不足,于是第二次的表演就更生动了。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 只有合作才能干好事情 这个道理的理解。

三、 一字多词实现词语的积累。

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对小学生来说有很大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丰富的语汇,为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口头组词训练是积累词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生字教学中,我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好生字,学生字时进行口头组词比赛。

每当这个时候,学生表现特别活跃,一个生字能组几个甚至十几个词,其中还有很多成语,例如 现 的组词有:现金、现在、发现、现有、 屋 的词语有 屋子、房屋、屋顶、新屋、爱屋及乌 我选了几个常用的写出来读几遍。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会有学生提出来,理解之后,学生的词库中又多了一些他们书本上没有的词语。

四、 用词说句实现词语的运用。

西方有句名言: 只有打铁的人才能成为铁匠。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说话、造句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运用词语,也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阅读和说话,是具体语言环境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几个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或者讲解词义时、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记得上《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曾经出现这样一段小插曲,在读了课文看了图片以后,我以为学生能领会 躺 和 挂 意思,于是要求用这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问题就出来了,有一个学生居然说: 我把爸爸挂在椅子上。 在座的老师都笑了。说真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我们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词语,学生表面上是能了解,可实际上到了运用这关头才能看出是否能够掌握。

五、词语替换实现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大理解的词语,可教给学生找近义词,采取替换的方法来理解。如 这是油田逐步形成的奥秘。 这一句中 奥秘 这个新词难以理解,如果指导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 秘密 ,就会豁然开朗。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三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 模糊 清晰 模糊 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 不约而同 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 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 (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 一句,其中的 才 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一句中的 才 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 落叶在林间飞舞 一句的 飞舞 ,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 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 飞舞 换成 飘落 ,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 飞舞 的落叶 除了有 飘落 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 飞舞 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 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 渐渐地升高 一 句中的 渐渐地 ,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 渐渐地 就是 慢慢地 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 钻、拍、跳 的动作,做一做 抓、挤、甩 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 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互相缠绕 、 互相抵着 、 遥望 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 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整理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全部内容。

相关内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同类文章